close

越來越多異國單親母親帶著孩子到韓國與阿里郎通婚,這些第二代移民之子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與教育學習狀況面臨重重考驗,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

語言隔閡影響學習

根據《朝鮮日報》報導,許多隨母親遷往韓國的第二代移民之子面臨嚴重的身份認同問題,語言與文化差異也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語言不通造成他們缺乏生活必需的技能與資訊來源,適應不良和學習力低落造成的強大挫折感讓他們早早放棄了學習之路。

因母親與韓國人再婚而移居韓國的兒童與青少年人數目前約為1千5百人,永興終身教育中心主任金京玉表示,在這些二代移民之子當中,10個就有9個因語言與跨越不了的文化鴻溝而離開學校。

根據大國家黨立委元喜睦提供的資料顯示,在2008年間,韓國全國2萬4,867名來自多文化家庭的法定學齡兒童中,高達6,089名未接受正規教育。而在這2萬多名學生中,69.6%未進入高中就讀。

韓國國立教育開發院(KEDI)研究員李在邦說,第二代新移民之子需要接受過渡中心教育,就像是提供北韓難民適應韓國社會的統一院教育中心一樣。「我們需要增加體制外的學校給這些孩子,讓他們穩定情緒與重新認識另一個國家的文化。」

韓國行政安全部2月份開始推行了一些計畫,讓這些多元文化家庭與在韓國的外籍人士能夠生活得更自在。

韓國政府自3月份開始提供外國出生的居民超過3種語言版本的駕照考試申請表件與重新核發的駕照,包含印尼文、越南文與泰文。

目前已通行的版本有英文、日文與中文。同時,移民工作者在合法居留權失效後仍可繼續停留韓國30天,以讓他們在這段緩衝期內能夠找到一份新工作。自7月起生效的條例將容許多文化家庭的兒童與北韓難民及他們的朋友、或來自相同背景的人一同服役。

逐步開放國家證照

而牽涉平權指標的國家認證考試更有長足的進展。由於目前韓國80%的新移民女性來自中國與越南,在明年開始的美容師與烘焙師認證考試,政府將提供中文與越南文的試卷供來自這些國家的新移民應試。

在備受關注的二代移民子女教育問題上,政府也拿出了實際改善方案。來自多文化家庭的兒童在小學就讀時,學校將授予額外的韓文練習課程。而家長能夠使用學校提供的翻譯服務與孩子的教師溝通。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則在2009至2012年間,為來自多文化的家庭與外籍移工投入韓元70億元(約新台幣1億9千萬元)的韓語訓練基金。

這筆基金將運用在兒童的語言檢核測驗與追加課程上。來自多元家庭的學齡前兒童將能夠免費進行政府推出的韓文檢定,另外也可選擇於鄰近住處的幼稚園進行一週3至4次的追加補救課程。若他們上了小學後韓語能力仍落後其他學生,學校將根據他們不同的韓語能力分別授予相等的課程。

另外,首爾一致力推動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環境的民間社團「全球之愛」(Global Sharing of Love),自2006年便開始籌劃設立多文化國民小學,如經韓政府批准,將於2011年起開始正式招生。

來自多元家庭的兒童因經濟弱勢、語言隔閡與疏離感等原因,經常無法適應學校教育或社會環境。而這些兒童的數量逐年增長,社會出現了許多聲援聲音致使教科部不得不想出解決方法。

而若要加速不同族群間彼此的理解,教育是最快速的途徑。學校打算與來自多文化背景的學童與其家人一同合開課程,以增進本地學童對於多元族群、跨國文化與習俗的理解。

另外學校在每學期初,將發給母親一本用中文、日文、越文與蒙古文撰寫有關孩子在校生活的互動指導手冊,這項貼心措施將不因親師溝通阻礙而影響稚齡孩童的早期關鍵發展之路。

引用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19/131/244ax.htm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文 韓文 韓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odatoq 的頭像
    goodatoq

    Q級木屋

    goodato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