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八個半小時,拿來睡上飽滿的一覺剛剛好。但加拿大名導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卻要以長達八個半小時的劇作《眾聲喧嘩》(Lipsynch)來挑戰觀眾的極限。這將是台灣觀眾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觀戲體驗,八個半小時的演出中,將有五次中場休息。

勒帕吉的長篇劇作一直是他的招牌。一九八五年他的史詩《巨龍三部曲》達六小時。他在一九九四年成立「機器神」(Ex Machina)劇團,結合科技、影像、偶劇與歌劇,創團作《太田川的七條支流》達七個小時。今年台北藝術節將登場、首演於二○○七年的《眾聲喧嘩》,勒帕吉再創自己作品的長度紀錄。

作品醞釀七年 台北藝術節推出

出生於一九五七年的勒帕吉,不但橫跨電影與劇場,更跨足執導演唱會、歌劇、新馬戲,他的作品關注文化差異,視覺上豐富多變。他曾以電影《在月球的彼端》獲柏林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講述希區考克與同性曖昧的影片《懺情記》也是代表作。太陽馬戲團的《KA》、《Totem》,英國搖滾歌手蓋布爾瑞(Peter Gab riel)的世界巡演,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新版歌劇《尼貝龍指環》也都是他近期的作品。

《眾聲喧嘩》是勒帕吉醞釀了七年的作品,巡演過英、澳、西等地,今年八月在台北城市舞台的演出將是亞洲地區的首演。

勒帕吉一口氣將故事時空背景,設定橫越歐美兩洲、橫跨七十年,安排了連串人際關係上的交集與巧合,讓發生在九位演員身上的九段經歷,成為連貫的故事。

時空跨七十年 故事精采沒人睡

故事一開始便在一班法蘭克福飛往蒙特婁的班機上,一位小男孩的母親途中死在班機上。坐在這對母子旁的一位女高音,下機後十分掛念這位失去母親的男孩,打聽他的下落並試圖認養他,展開了一場追尋。逐漸地,勒帕吉在劇中也帶出與這兩位主角相關的人物出場。

台北藝術節副藝術總監王詩尹表示,勒帕吉的分景與落幕十分人性化,每隔五十分鐘到一小時,就巧妙地讓故事畫上逗號。她以「很連續劇」來形容導演的巧妙安排:「廣告(換幕)破口設計得很好,讓觀眾期待著戲可以快點演下去。」

台上演員講的語言包括英語法語,還有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德語,舞台上宛如小型聯合國會場。王詩尹以她自己去年在馬德里欣賞這齣戲的經驗分享:「勒帕吉太會講故事了!就算聽不懂,也能透過肢體表情與布景變換看懂整部戲,整場看下來,沒有一位觀眾睡著或不耐煩的。」

引用資料來源: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25/4/268o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odatoq 的頭像
    goodatoq

    Q級木屋

    goodato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